laifulaifu

小绿盆真不错

 

小绿盘儿真不错

“小绿盆儿真不错,一个洋瓶子换一个!”,这是五十年代北京胡同里的吆喝声,那个时代生活在北京的朋友可能会记得。那时北京胡同里常出现卖瓦盆儿的小贩,推着板车,拉着大大小小各种规格的瓦盆儿,可以买,也可以用东西换,洋瓶子换的是最小的一种小绿盆。关于小绿盆儿的来龙去脉还得慢慢道来。

自古京西门头沟出煤,并有些窑口儿,清中期以后,为皇城烧琉璃瓦的大宗工程已经完成,将原来设在宣武门外琉璃厂的制琉璃瓦工场迁移到了门头沟。后来这些制瓦工场也烧些日用陶器,包括各种尺寸的陶盆儿,用当地的黄土作坯,烧成陶器,上的是绿釉,小绿盘儿就来自门头沟。这种绿瓦盆在生活日用上很好使,特别是和面,北京人多有吃面饭的习惯,包个饺子,赶个面条,蒸个馒头都用得上,这种绿瓦盆成为大众化厨具,差不多每家儿都有。

为什么上绿釉?当然作为家用器皿绿色还算顺眼,还可能与曾批量烧制绿琉璃瓦有关。过去绿琉璃瓦为王爷烧造,陶器上釉的浆料中加入一定矿物添加剂,相当加入某种金属离子,烧至高温后呈现绿色,烧绿釉应当是成熟工艺。

为什么用洋瓶子换?有两点原因,其一说明洋瓶子还有其他用途,所谓洋瓶子就是玻璃瓶子,一般是指酒瓶子,农村土作坊还做不了,故冠以“洋”字。小贩将洋瓶子收回去,转卖给做酒、酱油的作坊,他们再刷吧刷吧,装上酒或酱油,贴上花花纸,再卖就不是零打的那个价儿了。其二是老百姓当时没什么钱,如果用旧瓶子换个小绿盆儿使使,觉得还挺划算。

小绿盘儿属陶器,陶器烧的温度不会超过1000度,强度不高,器皿壁厚还厚,也不坚固,作为实用器的小绿盘儿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北京已经少见了。然而九十年代未在延庆旧县的一个农村供销社又看到类似小绿盘儿的东西,感觉十分亲切,马上买了一个带回家,至今又过了二十多年了,这个小绿盘儿也不见了踪影。

 

 

评论